芜湖康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TEL 18056060829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中医清浊理论辨析
来源: | 作者:文/康联 | 发布时间: 2022-12-07 | 375 次浏览 | 分享到:

  清浊,清气与浊气引申以喻天地阴阳二气。医籍文献中清浊概念广泛存在同词异义现象,因不同取象来源构建的清浊概念具备不同的内涵。取象于天地生成意象的清浊观念,以升降属性为核心特征,后世升清降浊治法、谷气清浊体系、宣清导浊学说等分支理论或由此发展而来。取象于水流动静意象的清浊观念,则以动静属性为核心特征,继而演变出营卫清浊、病机清浊等学说。而中药药性认知也因受取象比类的清浊理论影响,形成了以质重味厚主降者为浊和以辛香雄烈主动者为浊的两种特色鲜明的药性清浊理论。

      “清浊是经典中医的一对非常重要的元概念。当论及清浊之阴阳时,一般以轻清者为阳,重浊者为阴。但这与寒热阴阳、气味阴阳以及营卫阴阳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另外,清升浊降是中医学中与清浊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这个理论从类比自然界中的浮力现象而来。然而,根据浮力原理,物质在液体里上升还是下降,只与该物质的密度有关,而与用量无关;升提或下降之力的大小,则与密度和用量有关。而根据清轻者为阳主升的假设,药物在人体里上升还是下降,不仅与该药物的密度有关,而且与用量有关,二者产生了矛盾,从而导致临床用药困惑。